2018年7月11日,海淀区花园村第二小学“未来之城设计师”课程学期成果展示活动在学校金色大厅圆满落幕。由青少年国际竞赛与交流中心学术团队研发的“未来之城设计师”课程于3月15日起,作为校本课程进入海淀区花园村第二小学四年级七个班级的课堂。
一个学期以来,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学生们在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究式的学习,体会了创意工程设计方法的运用。“未来之城设计师”课程以城市中最重要的组成单元“家”为载体,以学生身边的真实问题、案例为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知识的动力,提升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加强学生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等素养的培养。
经过11次课堂活动,四年级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了“未来之城设计师”课程展示模型的制作,并精心编排整理了其他过程性材料,向来宾作精彩展示。
展示活动由海淀区花园村第二小学刘铁马副校长主持。北京市海淀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体办公室郭景玉主任、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基教一科赵霞科长、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STEM与创新教育研究中心陈颖主任、海淀区紫竹院学区管理中心芦明副主任、北京教育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教育学院创客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教育与价值教育联合会STEM+创新教育中心执行专家于晓雅教授、青少年国际竞赛与交流中心副主任毛勇博士、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STEM教育负责人于戈老师、海淀区紫竹院学区管理中心施韬老师、花园村第二小学家长理事会理事长黄中先生作为嘉宾出席并参与了展示活动。四十多位花园村第二小学的学生家长也受邀到场观摩。
花园村第二小学梁永立校长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和学生家长对学校课程和活动的帮助和支持,并特别提到花园村二小已入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评选的首批STEM教育种子学校,这是对学校教育创新实践的肯定。今后学校将在引领项目式教学和加强学生的思维培养和实践能力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和有益尝试。
刘铁马副校长回顾了花园村二小在2014年初建立的“未来学院”,以及2016年起构建的“并育课程”体系,都是对STEM教育模式下课程建设的探索。今天“未来城市设计师”项目阶段成果展示,是在海淀区教委基教一科的大力支持下,教科院的指导下,青少年国际竞赛与交流中心的协助下举办的。“未来之城”项目以设计一座100年后的城市为主体项目,主体又可以分解为城市规划、未来建筑、公共空间、交通设施、能源系统、环境工程等多个小项目。项目成果通过模型、城市论文等多种方式展示出来,是跨学科学习的典范。
在场的专家和嘉宾与现场学生互动交流,仔细听取了孩子们对本组模型作品的介绍,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从方案设计、创新创意、展示表达、团队协作、模型制作几方面对作品进行评选。现场的家长们也将选票投给了自己认为表现最出色的小组。
现场的19个小组以“我爱我家”和“百变家居”为主题,从前期收集用户需求、整理用户画像、确定设计需求,到后期的模型制作、展板布置,都是在课程内容的引导和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们合作完成。孩子们有的制作了功能多样的洗车房,有的设计了梦幻的九色屋,还有的呈现了理想中的蜘蛛侠之家。他们充满激情地向现场的专家、老师和家长们介绍自己的创意和设计制作过程,纯纯的童心和独具的匠心感染了所有人。
在现场进行展示的还有在“未来之城”夏季联赛上获得一等奖的作品“会呼吸的城市”。该作品同样由花园村第二小学的几名学生完成,体现了以故宫为中心的城市排水系统,重点呈现了重力驱动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参与项目的同学们经过丰富的文献调研,参与实地考察,公海赌赌船官网群策群力,完成了这座令人赞叹的作品,收获了现场来宾的一致好评。
热烈的交流展示过后,刘铁马副校长邀请在场的领导、专家和同学们谈谈心目中对于STEAM教育的看法,以及“未来之城设计师”课程带给自己和孩子们的成长。
四年级学生杨羽彤和殷奥杰分别介绍了自己小组模型的创意来源和设计过程,以及参与“未来之城设计师”课程一学期以来的体会,特别提到了项目制学习和团队合作给她们带来的收获。
“会呼吸的城市”的创作团队,以中英双语、情境创设的方式,别出心裁地展示了STEAM教育和项目式学习带给自己的收获和成长。
学生家长代表黄中先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孩子通过“未来之城”的成长之路。他用一幅幅照片向各位讲述带领孩子参加多次“未来之城”大赛的经历。黄先生说,作为家长,要教会孩子什么是问题,如何去发现问题,怎样一步步基于实践完成挑战、勇敢解决问题,如何在头脑风暴与争吵中解决矛盾、领导团队以整合想法、推进项目。黄中先生提出了“陪伴式学习”的概念,认为设计一座未来的城市不在于教什么,而是孩子、指导教师与家长之间鼓励和陪伴的过程,最终让一路走过来的队员们了解未来之城的核心,不是比赛本身,也不是如何去获奖,而是面对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的种种挑战,该如何武装自己的头脑,从未来之城起步,满怀信心地构建属于自己乃至中国的辉煌未来。
花园村第二小学教师代表王文胜老师分享了自己三年来带领孩子们参加“未来之城”国赛的经验,特别谈到了引导学生完成竞赛的各项任务,包括项目计划、工程设计、实地考察、模型制作、论文书写和剧本排演等等,给孩子们和老师们带来的提高。尽管辛苦,但是看到学生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以及自身作为教师的各项能力的提高,都让他感到“累并快乐着”。通过大赛,王老师感受到学生们与美国选手的差距,但他有信心逐渐拉近与美国队的差距,带领花园村二小的学子在海淀、北京市、全国乃至世界舞台上,更加自信地展示自我。
北京教育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教育学院创客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教育与价值教育联合会STEM+创新教育中心执行专家于晓雅教授在点评中,高度肯定了同学们的水平和表现。她鼓励同学们打好科学基础,学好课堂知识,并希望家长们不仅配合学校活动,更要把孩子们引入社区、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回馈社会,这样才能把所学真正落地、落实,而不是空中楼阁。
“未来之城”全国组委会主席毛勇博士赞扬同学们的展示成果充分体现了他们有限的生活经验中产生的无限创意。他希望孩子们从小培养创新思维、设计思维和工程思维和方法,让这些成为扎根心灵的习惯,长大后解决更大的问题,期待在更大的舞台上等待大家。
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基教一科赵霞科长祝贺学校给学生们提供了实践、学习、交流的平台,并鼓励学生们在学习知识、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的同时,更要学会如何做人。她鼓励大家把“未来之城”项目作为德育教育的落脚点,希望专家和老师们通过项目推进育人建设。
交流环节结束,展示评比环节的计分结果已出炉。刘铁马副校长宣布了“校长杯”未来之城设计师最佳人气奖、最佳展示奖、最佳设计奖、最佳模型奖、最具创意奖、最佳团队协作奖和优秀团队奖的归属,并邀请郭景玉主任、赵霞科长、陈颖主任、于晓雅教授、芦明主任和毛勇博士共同为获奖小组颁发证书和奖品。
活动最后,青少年国际竞赛与交流中心副主任、“未来之城”全国组委会主席毛勇博士向梁永立校长颁发了海淀区花园村第二小学被授予“未来之城”课程首批示范基地的标牌。
尽管窗外飘起沥沥细雨,花园村第二小学金色大厅内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绝。我们相信,播下一粒STEAM教育的种子,必将收获花开满园。花园村第二小学在STEAM课程实践方面进行的努力和探索,已经让学生们受益匪浅、成果显著,今后在主管部门、科研机构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培养21世纪需要的优秀人才!
本文由:公海赌赌船汽车保养服务网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