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赛人物故事|吴锦华:用创新之泉灌溉实业沃土

  成功案例     |      2024-08-31 03:30

  吴锦华,2007年第二十二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获得者,现任万丰锦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裁,浙江万丰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对吴锦华而言,母亲是他科学人生的领路人。母亲在科技领域创业的经历和故事,让吴锦华深受影响和熏陶。中学时期,吴锦华乐于观察生活细节,关注社会问题,细心的个性与旺盛的求知欲使他能从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发现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有一次,吴锦华偶然在一档电视评论节目中了解到消防队员经常面对各种不同情况的难题,其中最吸引他的就是深井救人。吴锦华不禁联想到自己小时候在农村看到许多地方没有通自来水,村民们大多依靠井水生活,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口井。传统的取水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坠井事件屡见不鲜,这也给消防队员的工作带来许多困难。“怎样才能更好地解救那些不慎坠井的人呢?”吴锦华灵光一闪,“如果我能设计出一款用于井中救人的机器,一定能为消防队员实施救援作出贡献。”

  有了初步的想法和坚定的决心,吴锦华便开启了深井救人机的研发工作。通过严谨地设计,细致地调试,吴锦华最终制作出了深井救人机,并先后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浙江省“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最高奖。这对于吴锦华而言无疑是一份巨大的认可和鼓励,也使他始终保持着一股创新创造的热情。

  深井救人机的成功探索让吴锦华领悟到:“生活是创新的源泉,对事物的好奇心可以驱使我们思考与创新。我们需要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做小实验、小发明。对新事物保持好奇、保持探索,要敢于挑战,注重实践,养成勤思考、勤动手的好习惯,锻炼动手能力,才能持续不断地创新和发明,用科技力量改变生活。”

  学生时代对吴锦华未来创新创业最大的影响是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不断创新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

  “我的父母教导我‘把人做好,把书认真读好’,不以名次论成败,而是在学习中不断获取知识,把自己变得更好更有能力。高一时我文科成绩远远好于理科,然而我在高二文理分科时依然坚定选择了理科班,为此,我认真加强理科知识的补充和学习。目前,我还保持着每个月读一本书的习惯,平时还根据需要参加了各高校的进修,比如参加清华大学《先进制造理论》学习,提升制造业知识;参加复旦MBA学习,提升经营管理能力等。”吴锦华说。他在学生时代就深刻认识到,不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没有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对制造业,没有核心技术就会被国外卡脖子。正因如此,只有坚持学习,持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眼界,才能在未来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勇夺龙头,做创新的弄潮儿。

  自中学时代起,实业报国的理想渐渐在吴锦华的心中萌芽。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的经历对于吴锦华来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不仅增加了学习动力,还培育了创新实践的能力,塑造了人生观和价值观。

  吴锦华在国外留学期间,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工业技术,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与国外的差距。2015年6月,吴锦华成为浙江万丰科技公司董事长。自此,他开启实业创业之路,在铸造智能装备和机器人自动化集成关键领域,为产业链补短板、填空白。2016年,吴锦华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收购了美国一家具有80多年历史、全球知名的焊接机器人企业,填补了国内在焊接机器人技术上的空白。

  吴锦华希望在新的产业板块开拓更辽阔的创新空间。那时,“机器换人”恰逢战略机遇,高端智能装备的研发和生产是产业升级的基础,市场需求巨大。当时万丰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铸造设备,发端于集团内部的低压铸造机技术攻关项目,起初是给集团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务做配套;另一条是机器人本体,涵盖四轴、六轴、七轴的范畴。过去集团的自动化改造都是由国外的供应商提供服务,但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吴锦华带领集团,躬亲实践,大刀阔斧地改造。他说:“之前我们用的都是进口,但是现在呢,我们都是将海外设备进行替代,而且还实现了出口,在这个领域内我们实现了有话语权,有这个标准制定权。”

  几年过去,万丰实现了从铸造设备自动化,再到信息化、数字化的跃升。吴锦华深刻认识到:“工业互联网是必然趋势,从蒸汽机的制造,到电力出现、制造业大分工,再到半自动化、全自动化,再到信息化、智能化,每个阶段都会迎来下一个技术革新。”

  如今,吴锦华正带领万丰锦源集团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涉足工业自动化数字连接技术、热加工智能装备、轻量化精密制造等领域,努力为推动行业进步,为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而不懈努力。

  坚持自己的梦想,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理会外界喧嚣浮躁,终将实现人生理想,过上幸福人生。710公海赌船


本文由:公海赌赌船汽车保养服务网站提供